说到中国古代的文学,首先应该提起的就是《诗经》,它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的大量的创作方法,都成为了后世中国文学的基本原则。
《诗经》一共有305首,所以后世又常常将其称作《诗三百》。从时代上看,它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从地域上看,它主要产生于黄河流域,并且也有一部分长江和汉江流域的作品。
《诗经》共由三大部分所组成,即“风”、“雅”、“颂”。风诗主要是地方民歌,一共有十五国风,这里集中了《诗经》中大多数优秀的篇章。雅诗主要是官廷的歌曲,有大雅和小雅之分。而颂诗,是庙堂祭祀的歌曲,由商颂、鲁颂和周颂三部分组成,它们主要是一种伴舞的祭歌。我们今天的诗歌是不需要合乐的,但是在上古时代诗、乐、舞这三者不分,诗歌一般是合乐的歌词。《诗经》都是可以合乐的,可以供给人们演唱。
《诗经》中的很多内容都反映了当时的民生疾苦,在战乱频繁的时代,民生涂炭,人民受尽了苦难,《诗经》中就有不少描写战争的诗歌,如《采薇》诗中写道:“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表现了战争的漫长以及离人的思念。又如《硕鼠》中反映了劳动者对剥削者的痛恨。形象地把剥削者比作又肥又大的老鼠,表现他们贪婪狡诈,从不考虑别人的死活,致使劳动者的生活举步维艰。
《诗经》中赋、比、兴的运用也开启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关于赋、比、兴的意义,历来说法众多。简言之,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鲜活生动。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读起来含义深远,回味无穷。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往往交相使用,共同创造了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诗人的情感。
《诗经》在创作上首开了写真的艺术风格,并以其朴素、真切的语言,生动刻画和表现了当时背景下的人物与社会的特征,艺术地再现了社会的本质,为后世诗歌创作提供了艺术写真的楷模与借鉴范式,促进了中国文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