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寒假越来越近,也就意味着高考一轮复习即将结束,一般过年开学后,学校便会安排学生进入二轮复习。如果说高考一轮复习是让大家回归课本、夯实基础,那二轮复习则需要一个更加完善的体系,不仅要啃透课本,更要吃透真题、统揽全局。
因此,各科老师经常和学生说二轮复习的时候一定不能松懈!因为他们知道二轮复习阶段是学生成绩变化最快、最大的一个阶段,班里学生的成绩很容易呈现两个极端。
其实,有规划、有准备的同学在寒假期间便会提前开启自己的二轮复习,毕竟所有的假期都是“弯道超车”的绝佳机会!
所以考生寒假期间该如何独自自主进行二轮复习,并且提分最快?
我们针对不同成绩段的孩子整理了一份超详细攻略,家长务必替孩子收了!
尖子生:扎实基础,稳步前进
“我不觉得自己特别聪明,踏实一点的方法可能更适合我。”考上清华大学的肇嘉辉最强调的是“踏踏实实往前走”。
他毕业于一个市级重点中学,在年级里排名基本都在前十位。在安排复习计划的过程中,他从不盲目求快,而是坚持“按照规划走”。
他认为,尖子生在听课过程中注意的应该是方法上的探索,而不是单纯地看一个个步骤和最终的结果。肇嘉辉发现,尖子生之所以能和其他考生拉开距离,可能不是因为尖子生解题能力特别高,而是因为他们基础扎实,能够有效避免错误。
中等生:重视双基,重点专练
学习方法很明确——重视双基、淡化偏怪、针对训练、重点专练、掌握扎实的解题技巧。
还有小技巧招:分科目列表,将自己最有把握的知识、基本掌握的部分以及最薄弱的环节都陈列在表格上,不断发现不断补充,形成一个个性化的表格。
后进生:抓中低难度题目
精选精练,以中低难度的题目为主,不把过多时间放在高难题目上。对做过的题目,一定要及时整理,进行总结、反思、归类、查漏补缺、举一反三。
要经常给自己积极的暗示,告诉自己“我能行”,“我可以做到“;在复习中,从可以看懂的、有能力做的开始,逐步提高难度,培养学习的兴趣。高考的成败,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态度。
强优补弱,一科也不能少。
如果存在偏科情况,应多做典型题型,在复习的起始阶段,放慢做题的速度,边做边想,是否还有其他方法来解答这道题,这道题所涉及的内容还会较多地出现在哪些题型里?这样一边做题,一边累积成就感,对偏科的兴趣就会不知不觉加强。
微信搜索"考试吧高中资讯" 关注获得高考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