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吧

公务员

考试吧>公 务 员>申论>模拟试题>正文
2015年国家公务员《申论》标准模拟题及答案(6)
考试吧 2014-08-06 17:11:33 评论(0)条

  点击下载 国家公务员手机题库  全真模拟试题>>>

  查看汇总:2015年国家公务员《申论》标准模拟题及答案汇总

  本卷总分100分,时限18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50分钟。

  1一、注意事项

  1.本卷总分100分,时限18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50分钟。

  2.用黑色钢笔(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第一、三页)相应位置上;用28铅笔填涂答题卡第一页准考证号的信息点。

  3.看清答题卡题号位置,每题都要用黑色钢笔(签字笔)作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上的一律无效。

  4.请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内容,然后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作答。

  5.答题结束后,将题本和答题卡一并交给监考人员。上交时,务必请他(她)在你的准考证上签收。否则,若题本和答题卡遗失,由你承担责任。

  二、给定资料

  资料1

  近年,我国中东部地区经常遭遇雾霾盘桓不散。有网友戏言:“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你站在我面前,我却看不到你!”

  “朦胧之美”终成中国人不能忍受之痛。环保部门的数据显示,从东北到西北,从华北到中部乃至黄淮、江南地区,空气质量都出现了大范围的重度和严重污染。北京的空气污染情况尤为严重,2013 年伊始已遭遇了四轮重污染天气。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有网友自嘲,每个人都是“人肉吸尘器”。对此,北京计划出台《大气污染治理条例》,切实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水平。

  2014春节期间,全国多地遭遇雾霾天气。除夕夜邢台、济南、南京、西安等众多城市遭遇“爆表”;从腊月廿九到正月初七,湖北前6 天连续雾霾;农历大年初一,北京遭遇雾霾天气,中度至重度污染;大年初一到初三华北多地被雾霾天笼罩……

  2014年1月30 日(农历除夕)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及中西部部分城市出现空气重污染过程,开展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的161个城市中,有68个城市发生了重度及以上污染,其中16个城市空气质量为严重污染,邢台PM2.5 日均值曾达到302微克/立方米。

  有关负责人指出,除夕夜间烟花爆竹集中燃放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开展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的161个城市中,2014年1月31 日1:00~3:O0的PM2.5小时浓度明显升高。1月31日l:O0,161个城市中有128个城市PM2.5小时平均浓度大于l50微克/立方米(PM2.5 日均标准值为75微影立方米),为重度及以上污染。其中,北京市PM2.5小时平均浓度为324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为严重污染。

  “我赞成春节期间少放或不放鞭炮,现在雾霾已很严重,就不要再让燃放鞭炮加重污染了。”武汉市民王雄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记者注意到,2014年春节前后与王雄有类似想法的人不在少数。新浪网春节前开展的名为“你赞成禁放鞭炮吗?”的调查显示:有72%的网民赞成今年禁放鞭炮,82.1%的网民认为放鞭炮对加重雾霾有一定影响。

  春节期间北京城区燃放烟花爆竹对PM2.5浓度影响显著。北京城区“禁改限”后的2006年至2013年除夕夜,北京PM2.5平均浓度值均出现“陡增”性波动,其中大年初一的零时至2时,PM2.5的浓度会达到峰值,是白天浓度的10倍左右。值得庆幸的是,虽然遭遇到不利的气象条件,但是2014北京市除夕夜的PM2.5数值与2013年相比有明显回落,北京市政府甚至为此致信感谢市民。

  资料2

  2013—2014年,中国经历了数次大范围的雾霾天气,最严重的一次曾波及17个省份。“雾霾袭城”已不仅局限在工业集中、人口密集的华北、华东地区,包括西南边陲广西、中部省份湖北等在内的多个省市区纷纷“沦陷”。

  雾霾治理已经成为了近年地方“两会”除改革外提及频度最高的热点,北京、江苏、广东等多个省市更是把雾霾治理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中。提目标、下任务、联动治理更是成为各地治理雾霾的主题。

  2014年“两会”,雾霾成为代表委员们及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俨然成为当下亟须面对的“头等大事”。

  覆盖我国多个省市的大面积雾霾天气让许多市民记忆犹新,环境污染正成为城市发展挥之不去的痛。有报告指出,中国最大的500个城市中,只有不到1%的城市,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标准,但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却有7个在中国。

  与此同时,水资源也频频曝出问题。据中国地质调查局专家介绍,中国水资源总量的l/3是地下水,但全国90%的地下水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60%污染严重。山东淄博市水源污染导致的癌症村事件,更加显示了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危害性。

  而更严重的是我国土壤污染问题。我国土壤大规模污染,早已不是秘密,之前媒体报道的“镉大米危机”,就是因为有相当数量的土壤遭受了重金属污染。然而,我国到底有多少土壤被污染,污染程度又如何,却一直没有权威数据。

  空气、水、土壤,人类赖以生存的三大要素,正在中国遭遇严重污染。全国多次严重雾霾受影响人口达6亿;9成地下水遭受污染;华南部分城市50%耕地遭受重金属污染……污染数据触目惊心。

  其实,早在2007年就有一组数字:l/3的国土被酸雨污染,3亿多农村人口喝不到干净的水,1/3的城市居民呼吸不到清洁空气。传统的高耗能、高污染、高消费的经济发展模式使中国成为世界耗水第一、污水排放量第一、二氧化碳排放量第二的大国,还是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近几年,这组数字并没有向好,相反是越来越恶化。

  伴随着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和社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但为此付出的环境、资源等方面的代价也在急剧透支,不堪重负的环境正在对人民发出一次又一次的警告。正如全国人大代表、环保部部长多次谈道,离开经济发展抓环保,那是“缘木求鱼”,脱离环保搞经济发展,那是“竭泽而渔”。

  有专家指出,环境污染迟迟未得到有效的治理,这跟政府盲目追求GDP有很大关系。的确,一个时期以来,GDP成为一份追求,成为一份政绩,更成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代名词和衡量标准。结果,GDP一路高涨,而自然生态破坏却愈来愈严重。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中医药大学王教授在大会发言材料中指出,GDP是经济指标,经济的背后是利益,在强大利益的诱惑下,“见利忘义”是不可避免的。某些地方领导“宁可病死,不可穷死”的宣示,正在怂恿着不法之徒更加猖狂地去破坏环境。只要不改变以经济指标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利欲熏心者就不会消失。

  据一些媒体评价,这样的快速GDP增长是“有毒的增长”。这样发展下去,最终挣来的钱全在为医药“买单”,这不是危言耸听。冲破重“雾”,不留“霾”伏,改变旧有不合理模式,不只为解决眼下的呼吸之痛,更关乎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也表达了这样的忧虑:“空气污染问题非常值得重视,再这样发展下去,若干年后肿瘤患者可能成几何级数增加,到那时算账就不得了啦!”他大声疾呼:“GDP 第一,还是健康第一?现在到了认真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了。”

  俗话说:10年的破坏,需100年的后续治理。面对空气、水源、土地污染等已到如此严重程度的现状,对我们的日常生活确实是一个考验。治理污染、改变环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的责任。

  资料3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台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事实上,颗粒物本身并无法对人体健康造成大危害。按照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潘小川的说法,PM2.5的危害本质上源自附着于其上的各类化学物质。而这些化学物质,既包括工厂的排放物,也包括日常的汽车尾气,甚至有实验证明,吸烟也可以让周围空气中的PM2.5含量短时间内增加2—3倍。

  据环保部有关专家介绍,PM2.5是形成灰霾天气的主因之一。但是,过去我国的空气环境质量标准中没有PM2.5,致使空气质量监测和评价中缺乏对灰霾天气的评估,人们有时就面临着一个难言的尴尬——明明天空灰蒙蒙的,但权威部门提供的环保监测数据却

  显示“空气质量优良”。

  专家释疑,雾霾的根本因素是污染物持续排放。

  中国气象局数据显示,去年以来,全国平均雾霾天数为52年来之最,安徽、湖北、浙江、江苏等13地均创下“历史纪录”。自我国有PM2.5记录以来,2013年的雾霾天气为何格外严重?

  环保部有关负责人就我国大范围灰霾天气的主要原因做过分析:一是不利气象条件造成污染物持续累积,受近地面静稳天气控制,大气扩散条件非常差;二是静稳天气条件下,机动车尾气和北方冬季燃煤采暖对空气质量恶化贡献较大。

  对于部分市民提出“治雾霾基本靠吹”的质疑,有专家表示,“外因在天气,内因在污染”。天气因素是触发和加剧雾霾影响的直接因素,但根本因素是持续的污染物排放。

  资料4

  近年来,国内大多数城市都在实施“蓝天计划”。实际操作中,某一天到底算不算“蓝天”,长期生活在城市中的市民说了不算,在城市短暂驻留的游人、过客说了也不算,权威部门的专业测评结果说了才算。不过,国内城市用于评定“蓝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并未将PM2.5纳入评价指标,而这个PM2.5,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却是评定“蓝天”标准中最重要的一项指标。

  在国内部分城市群集中形成雾霾天气,给城市带来“蓝天不蓝”的尴尬,PM2.5增多是最大的成因,而PM2.5增多,又主要缘于城市化加速、交通需求快速增长导致机动车快速增长,机动车尾气污染严重。医学研究表明,PM2.5能穿透鼻纤毛等人体呼吸系统的防御结构,深入呼吸道直至肺部,诱发肺部硬化、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疾病。也就是说,PM2.5增多在国内不少城市已是不争的事实,对居民健康的严重危害不容忽视。但是,如果将其纳入环境空气质量的评价指标,必然提高国内城市的“蓝天”评定标准,有可能使城市蓝天数量明显下降,使不少城市完成“蓝天计划”十分困难,甚至可能归于流产。

  2011年12月30日通过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修订的标准调整了污染物项目及限值,增设了PM2.5平均浓度限值和臭氧8 小时平均浓度限值,收紧了PM10、二氧化氮等污染物的浓度限值,将对灰霾天气影响最大的细颗粒物加入监测体系。这意味着评价“蓝天”,PM2.5有了否决权,也意味着我国空气质量监测正式进入“超细粒子”时代。

  “如果加入PM2.5评价指标,优良天数将可能大幅下降。”江苏省有关负责人表示,数据“难看”一点不要紧,关键是要清楚灰霾天的来源,要有措施解决大气污染问题,扭转被动局面。

  “大气污染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区域各城市联手,联防联控,整体推进,必须充分认识到大气环境治理的艰巨性、特殊性和长期性。”江苏省环境保护厅总工程师说。

  资料5

  农村的污染排放已经占到了全国的“半壁江山”,主要体现在环境污染严重,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农村环境管理的基础也很薄弱,法规标准很不完善,监管能力严重不足。环保部的这一表述,首次把农村环境污染的严重性摆在了整个社会的面前。

  最近几年来,国家也采取了“以奖促治”“以减促治”等农村环境治理政策,要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据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专家介绍,目前,我国有相当数量的农民仍依赖秸秆、柴草等农林废弃物作为主要能源,有些地方甚至仍在砍伐森林和破坏生态。此外,我国城镇化率以每年1%在增长,每年有将近一千万人口进入新的城镇。据统计,每个城镇居民人均所消耗的能源是农村人均的3.5倍,因此,我国农村和小城镇急需清洁便利的能源供应。

  大力发展沼气、作物秸秆及林业废弃物利用等生物质能,加强省柴节煤炉灶改造,已被列入“十二五规划”纲要。大力推广高效低排放炉具,发展生物质成型燃料产业,将农业、林业废弃物能源化利用,有利于改善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农民增收节支,同时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得到了与会专家们的一致认可,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资料6

  环境责任保险又称“绿色保险”,是指被因保险人自身原因致使环境受到污染或破坏,并对他人人身权、财产权、环境权益造成损害,

  而应当承担的赔偿或治理责任为标的的责任保险。2005年年底发生的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直接推动了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的出台。2007年12月,环境保护部和保监会决定在江苏、湖南、湖北、河南、重庆、深圳、宁波和沈阳开展试点,为2012年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提供经验。不过,一年半的试点显示,环境责任险遭遇诸多尴尬,亟须从法律法规和政策层面予以完善。尽管从制度设计上看,参保环境责任险能让相关各方均受益,但实际推行过程中却步履维艰。

  2008年湖南省将包括昊华在内的l8家企业列为首批试点企业。试点企业均为化工、有色、钢铁等环境污染风险较大的企业。但18家试点企业中只有15家投保。

  “这l5家企业都是国有企业,另外3家企业为出口外向型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基本处于停业状态,放弃了投保。”平安保险湖南分公司产险副总经理张小春说。平安保险是目前湖南省参与环境责任险试点的唯一家保险公司。

  张小春告诉记者,由于企业对环境责任险缺乏了解,投保意识不够,对参保普遍缺乏积极性。在法律法规和政策层面缺乏强制性,也导致推广各方不能动用强制手段要求企业参保。保险公司产品单一、无法满足企业需求,也是环境责任险难以得到企业认可的一个重要原因。例如,目前保险公司只承保突发意外事故导致的污染损害,并不承保渐进性污染导致的损害。而实际上,环境污染大都是属于渐进性污染,比如烟尘中的重金属对土壤的损害,排污造成河流水质逐步恶化,水体功能逐步降低等,随时间的推移方逐步显现出后果。由于缺乏第三方专业机构的参与,对污染风险的识别和量化的难度很大。由于缺乏标准衡量污染程度及后果,发生污染事故后,受害人与企业极易起纠纷,导致保险公司难以定损,理赔成本极高。

  没有足够的企业参保,保险公司则难以分散承保风险。为解决这一困境,株洲环保局计划出台一系列激励措施。环保局设定一个参保期限,对当地在期限内主动参保的企业,可在排污费里拿出50%给予补贴;如在期限内未参保的,不仅不能享受补贴,同时还会在申报环保专项基金以及新项目审批等方面被“从严把关”,并在违规时被“从严处罚”。

  资料7

  18世纪工业革命后,欧洲的环境状况日趋恶化。20世纪50到60年代,西方国家由于只重视经济发展,不重视环境保护,其后果是成为世界L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国家。面对严重的环境污染,发达国家痛定思痛,开始认真着手解决环境问题,严格立法执法,加大污染治理力度,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他们的经验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

  首先,建立并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规体系。例如,日本在1967

  年制定并实施了《公害对策基本法》,主要是明确国家和地方政府、企业和公共团体防治污染的职责、措施和基本对策,解决环境公害问题。2000年日本政府为了推动环境负荷低和资源利用率高的循环型社会的构建,颁布了《建立循环型社会基本法》,该法旨在建立一个“最佳生产、最佳消费、最少废弃”的循环型社会形态,实现由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经济型体制转向为循环型经济体制。为了促进环境友好型商品与服务的销售,推进资源再生利用,分别制定了《绿色采购法》和《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同时,为促进各种可再生物质的回收利用,分别制定和实施了《促进包装容器的分类收集和循环利用法》《家电再生利用法》等,有效地推进了日本循环型社会建设。

  其次,综合采用多种环境经济政策,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发展。发达国家采用的环境经济政策包括环境税、排污收费、生态补偿、排污权交易。生态补偿机制广泛采用,比如,在瑞典,《森林法》规定,如果某地林地被宣布为自然保护区,那么该林地所有者的经济损失由国家给予充分补偿。美国在1990年推出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政策,有效地促进了二氧化硫减排,发达国家的经验也表明,政府可以利用市场手段和经济激励政策促进生态保护。

  再次;大力推进生态经济,实现经济转型。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与低碳经济都是生态经济的重要表现形式。当前,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纷纷制定和推进一系列以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为核心的“绿色新政”,旨在将高能耗、高消耗、高排放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为低能耗、低消耗和低排放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模式,将技术研发和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使资源利用效率大大提高,形成了完整的静脉产业链,循环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最后,重视培养和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规范公众行为。发达国家经验表明,仅凭政府自身不能解决环境问题,只有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和公众达成共识,携手合作,才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例如,美国在1970年率先制定了《环境教育法》,政府认识到,美国的国土环境恶化,生态平衡破坏,对国力和国民的活力构成了重大威胁,应加强对公众进行有关环境质量和生态平衡教育,联邦政府教育署设置了环境教育司。

  资料8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美丽中国”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新词。

  什么是“美丽中国”?最能体现“美丽中国”的含义应该是天蓝、山秀、水净、地绿,环境优美、资源丰富、生态平衡。然而,长期以来,随着我国能源和自然资源的超常规利用,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美丽中国”的核心是按照生态文明的要求,通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来达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这样一种目标。纵观世界,绿色发展、低碳发展、清洁发展已经逐步成为发达国家的基本发展战略。为了不给后人留下遗憾,建设美丽中国是必由之路。

  美丽中国何处着力?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不是单纯的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问题,生态文明要融入各方面和全过程。美丽中国建设愿景美好,任务艰巨。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早日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从中央到地方,打造美丽中国,布局谋篇正在展开。迈向美丽中国的路径,首先离不开环境保护。湖南省环境保护厅厅长蒋益民代表说,实现这样一个宏伟目标需要坚持生态文明指引,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和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未来我国环境保护的法规政策执行将更加有力,投入将大幅增加,美丽中国建设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资料9

  美丽中国应该是什么样子,我们为什么要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美丽中国需要付出怎样的努力?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代表们各抒己见。 大家认为,美丽中国,展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家园的图景,必须合力推进建设。

  美丽中国是何模样

  山清水秀但贫穷落后不是美丽中国,强大富裕而环境污染同样不是美丽中国“一昕到报告中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我脑海中就浮现出我们海南椰风海韵的景象。未来,海南一定更加美丽!”谈及美丽中国的概念,海南大学教授罗素兰代表对家乡的美丽充满了骄傲。

  这个周末,北京海淀区居民厉江冒雨来到北京香山。“我们不是来游玩的,只是来这里静静心、呼吸新鲜空气,在大城市,这些东西太少了!”提起美丽中国,她说:“真希望我们的国家处处美丽。”厉江的话说出了许多人的心声。

  “从我们的工作中,不难看出不科学的发展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何立富代表告诉记者,在最近几年的天气预报工作中,已经能明显感受到一些地区空气质量下降,尤其是雾霾天气明显增多,范围越来越大。前几年是珠三角,这几年扩展到三角、京津冀,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空气质量下降的趋势越明显。“改革发展让我们摆脱贫困,我们不要山清水秀却贫穷落后,但是强大富裕、环境质量很差同样不是美丽的中国。”何立富代表说。

  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代表说,我国生态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从整体看,中国仍然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目前,全国森林覆盖率20.36%,不及世界30%的平均水平,沙化土地面积超过国土面积的1/5,水土流失面积超过国土面积的1/3,森林资源和生态总量都严重不足,与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相差很大。

  “我眼中的美丽中国,就是让人民群众在享有丰富物质文化生活的同时,通过大力加强生态建设,为祖国大地披上美丽绿装,实现中华疆域山川秀美,让我们的家园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空气更清新。”赵树丛代表说。

  美丽中国为了什么

  建设美丽中国顺应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期待,也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建设美丽中国,描绘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美好蓝图。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一个具体目标,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顺应了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健康水平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呈现出从‘求温饱’到‘盼环保’、从‘谋生计’到‘要生态’的转变趋势。”贵州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李军代表说,当前,中国社会正步人一个特殊的环保敏感期,在一些地方,涉及环境问题的上访、信访量居高不下,由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也不断增多,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就会影响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建设美丽中国,就是坚持科学发展,着力满足人民群众生态需求,维护人民群众生态利益。这不仅是我们党对人民群众迫切诉求的现实回应,而且将使我们执政的群众基础更加深厚坚实,实现永续发展、长治久安。

  赵树丛代表认为,长期以来,在领导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人民群众的温饱需求、富裕需求、保障需求、文化需求正逐步得到满足。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就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绿色需求、生态需求,就是要还大地以绿水青山,还老百姓以绿色家园,使我们的全面小康社会更加美好。

  “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是我们发展中不得不面对的严峻形势,建设美丽中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委书记罗志虎代表说。

  美丽中国何处着力

  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不是单纯的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问题,生态文明要融入各方面和全过程愿景美好,任务艰巨。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早日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

  从中央到地方,打造美丽中国,布局谋篇正在展开。

  迈向美丽中国的路径,首先离不开环境保护。湖南省环境保护厅厅长蒋益民代表说,实现这样一个宏伟目标需要坚持生态文明指引,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和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他深信,未来我国环境保护的法规政策执行将更加有力,投入将大幅增加,美丽中国建设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山川秀美,对林业建设来说,必须把发展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作为总攻方向,实现因林而绿、因林而美、因林而富。”赵树丛代表说。

  在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如何平衡保护与发展?

  贵阳的实践取得可喜成效。李军代表说,5年来,通过全方位的生态建设,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7%,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了26.8%,森林覆盖率从34.7%提高到42.3%,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95%以上。

  然而,仅有这些还不够。从目前的情况看,生态不文明做法普遍存在,生态文明的理念需要进一步树立。同时,自然的价值还没有完全被承认,从社会观念上讲,对财富的拥有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评判幸福的主要标志……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的确需要全社会的努力。”何立富代表说,观念上的更新、消费行为的改变需要政府、企业、媒体、公众全方位的参与,绿色价值观引导的绿色政策、绿色生产、绿色消费逐步到位,一个美丽的中国才会如约而至。

  资料10

  近日,环境保护部与全国31个省市区签署了《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明确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内的10个省市及重庆重点考核PM2.5年均浓度下降情况,其中,北京、天津、河北确定下降25%的目标,山西、山东、上海、江苏、浙江确定下降20%的目标,广东、重庆确定了下降15%的目标,内蒙古确定了下降10%的目标。

  盘点2014年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可以发现有6省市都对二氧化硫、二氧化碳、PM2.5、PM10等下降幅度,甚至空气质量合格天数提出了明确指标。

  广西作出硬性规定,即2014年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不少于340天。而陕西、山西、河北都对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量、粉尘含量明确了具体的削减目标。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将以西宁为重点,加强城市和重点城镇大气环境监测预警,将西宁空气质量优良率提高到65%以上。

  值得关注的是,京冀两地首次明确了未来一年的可吸人颗粒PM2.5浓度下降目标。根据北京市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2014 年,大气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下降5%左右。河北省省长张庆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表示,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之一就是,全省PM2.5浓度下降4%。

  资料11

  生态文明

  【摘录】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出处】《十八大报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解读】十八大代表、环保部部长周生贤:人民群众对干净的水、新鲜的空气、洁净的食品、优美宜居的环境等要求越来越高。建设生态文明,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是顺应民生的需要。

  美丽中国

  【摘录】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出处】《十八大报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解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质和本质特征,也是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提出的更新、更高要求。

  三、作答要求

  1.党的十八大关注生态文明,首提“建设美丽中国”。根据给定资料,谈谈你对“建设美丽中国”的理解。(10分)

  要求:准确、简明。字数在150字左右。

  2.结合给定资料,分析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并谈谈你的观点。(15分)

  要求:内容具体,表述清晰。字数不超过200字。

  3.结合给定资料6,分析环保责任险在我国“叫好不叫座”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25 分)

  要求:(1)准确、全面;

  (2)对策有针对性,可行性强;

  (3)不超过400字。

  4.给定资料4中提到,“评价‘蓝天’,PM2.5有了否决权”,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50分)

  要求:联系实际,观点明确,论述深刻;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语言流畅;字数800—1 000字。

  参考解析:建设美丽中国确解“十面霾伏”

  综合评析

  “美丽中国”首重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从“人定胜天”的万丈豪情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再到可感、可知、可评价的“美丽中国”,说明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越来越尊重自然,越来越尊重人民感受。

  “美丽中国”体现科学发展的和谐之美。科学发展观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理论指导和保障,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归根结底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提倡“美丽中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种方式,可以说,“美丽中国”的提法既给我们指出了科学发展的具体方式,又给我们指明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美好愿景。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美丽中国”理念的指导下,我们一定能实现“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的美好愿景。

  本试卷共10资料,约7000字,参考阅读时限为50分钟。

  试卷中有细节资料,也有关于十八大报告的相关解读,因此考生在阅读时既要宏观把握,也要对细节加以注意。

  参考答案

  1.党的十八大关注生态文明,首提“建设美丽中国”,根据给定资料。谈谈你对“建设美丽中国”的理解。(10分)

  要求:准确、简明。字数在150字左右。

  【参考答案】

  “美丽中国”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及全过程;体现科学发展观,既指出了科学发展的具体方式,又指明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美好前景;顺应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期待,贴近基层和普通群众,透露出民生温度和民意期许。

  名师点评

  此题是归纳概括题。考生要根据给定资料,从零散的内容,找出核心思想。美丽中国的涵义,不仅仅浮在“美丽”表面含义,需要更深层次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民生等角度思考,给出准确深刻的答案。

  2.结合给定资料。分析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并谈谈你的观点。(15分)

  要求:内容具体,表述清晰。不超过200字。

  【参考答案】

  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方式带来了环境污染,环境污染又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因此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要融合发展。把环境保护的要求全面地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之中,使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和各个过程,都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环境;同时,环境保护也要积极地发挥作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体而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融合,要实行从严从紧的环境保护政策,对重要生态系统实行休养生息,在特殊区域实行环境优先的战方针。

  名师点评

  这是一道分析题。考生要首先把这些线索综合起来,再进行归类,然后分条陈述。

  3.结合给定资料6。分析环保责任险在我国“叫好不叫座”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25分)

  要求:(1)准确、全面;

  (2)对策有针对性,可行性强;

  (3)不超过400字。

  【参考答案】

  环保责任险在我国“叫好不叫座”的原因有4点。一是企业参保的积极性不高。企业认为自身环保行为达标、环境应急措施到位,不可能发生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投保增加了经济负担不利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二是法律法规政策缺位。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缺少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方面的相关规定。在环境污染损害民事赔偿方面的法律和制度也是空白。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优惠政策、激励措施等方面没有相应的规定。三是保险业自身的原因。险种单一,无法满足企业需求,不承保渐进性污染导致的损害。四是技术支撑体系不健全。缺乏权威的环境污染事故鉴定和评估标准;缺乏权威的鉴定评估机构。

  故采取如下四方面的对策。一要完善环境责任险立法,将强制环境责任险纳入法律体系,高污染企业必须参保。二要保险企业完善险种,做好环保责任险宣传,增加渐进性责任险。三要建立第三方参与评估制度,由第三方对污染的细节进行处理。四要企业要树立参保意识,防范环保风险。

  名师点评

  对于分析对策题,考生在作答时应先分析原因,再给出对策和建议。考生应在第一时间把该题的作答来源锁定在资料7,找出环境责任险在我国“叫好不叫座的现象”原因。尽管材料7没有给出明显的对策,但是深入思考总结,并对照前面的原因,就可以找到作答的大致的方向。

  4.给定资料4中提到,“评价‘蓝天’,PM2.5有了否决权”,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50分)

  要求:联系实际,观点明确,论述深刻;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语言流畅;字数800~1000字。

  【参考范文】

  调整经济结构创建美丽中国

  自古诗家词人就有无数描写自然风光的脍炙人口的作品,只可惜如画山色,现在却如海市蜃楼一般可望而不可即。自工业革命开始以来,人类利欲熏心,一意发展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并为此而沾沾自喜,林立的工厂向大自然排放出大量废气、毒气,导致了空气污染,毁坏农田,并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以无价之宝换取眼前利益实在是令人痛心,也为未来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阻碍。要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大力整治大气污染,就必须积极调整经济结构。

  首先,我们需要调整产业发展结构。当前,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在我国生产结构中仍然占据着相当大的部分,并且低水平重复生产,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而符合低碳环保型、高技术特征的战型新兴产业却没有取得应有的地位。因此,我们应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碳环保为主的战性新兴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如此,既可提高我国的竞争力,又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其次,我们应该调整产品需求结构。因为生产与消费相互作用。不文明的消费方式只会刺激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发展,所以我们应从源头整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会获得显著的效果。因此,政府应当出台抑制奢侈品的生产和销售的有效措施,并倡导低碳节能环保的消费方式。这样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同时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最后,我们要调整资源投入结构。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是以大量物质资源消耗为支撑的,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显然难以长期可持续发展。因此,促进经济增长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这样既有利于建设创新国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又可以节约能源,为整治大气环境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美丽中国,是山青、水秀、人美的中国,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与生态“五位一体”、协调发展的中国。建设美丽中国,政府是主导,同时也离不开每个人的积极参与。每个人都应当树立起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理念,积极和政府良性互动,形成绿色低碳、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美丽中国众望可期!唯有如此,蝶舞、莺啼、燕子翻飞、花儿吐露芬芳的美妙情境才能再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而不只是诗文中。

  名师点评

  此题为申论写作题。范文大致按照以下思路来安排:①提出问题:可引用或概括原材料,可渲染烘托背景,也可直接表明观点主张等;②分析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③解决问题:提出意见建议或肯定行之有效的办法,文中该部分比较有针对性,措施具体可行,这就使得全文视野开阔,阐述深入。最后总结升华。全文条理井然有序。

公务员行测题库手机题库下载】丨搜索公众微信号"考试吧公务员"

展开全文

公务员万题库

更多
行测
行测
已有8110036人做题
下载
申论
申论
已有421098人做题
下载

公务员章节课

全部科目
评论(0条) 发表
Copyright © 2004-
考试吧(m.566.com)北京美满明天科技有限公司
社会统一信用代码:91110108MA01WU311X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