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央纪委二次全会成为社会各界观察未来5年反腐新格局的窗口。
1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林林总总的解读和剖析中,出镜率最高的莫过于习近平总书记说的“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句话。
“如果反腐败或者廉政建设制度存在致命的缺陷,那就是个千疮百孔的笼子,老虎很容易跑出来伤人。”中央党校教授林喆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要关住权力,那么,这个笼子必须是结实的、科学的、有效的。
现有的制度本身就充满了可钻的空子
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落马后,在反思自己的腐败原因时曾说,当时“组织的管理和监督对我而言,如同是牛栏关猫,进出自由”。
这样的制度显然关不住权力。
制度反腐专家、湖南商学院副校长王明高教授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度反腐提速,但是效果不佳,原因就在制度设计不科学,制度本身充满了可钻的“空子”,加上执行没有刚性,使很多制度变成一纸空文。
领导干部的年终考核制度,就是被林喆屡屡提及的一个有漏洞的“笼子”。
“领导在上面讲,群众在下面听,听完就打个分。”林喆说,分数和结果也不公示,干部们现在对考核一点都不担心,觉得年年都可以混过去,走形式而已。
林喆表示,这样的安排缺少最关键的质询环节,没人提问,没人质疑,就发现不了问题,制度就成了摆设。
2010年,广东省湛江市纪委召开县(区)委书记述职述廉会议,10位书记上台汇报,会议全程被网络、电视直播,并且,在互动环节接受代表质询。
当时,林喆受邀进行点评。一位书记在讲到工作成绩时,提到曾动迁了一个村,林喆问他在此之前有没有组织过听证。“他环顾左右,很显然没有做过听证。”林喆回忆说,现场投票时,这位书记的述职没有被通过。
“所以,一定要有质询环节。”林喆表示,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才能暴露出一些问题来,同时也给那些受怀疑的干部解释的机会。可现在的问题是,干部们表功之后,就投票;至于得多少分、及格还是不及格,其他人一概不知。
林喆认为,现在的考核属于“半截民主”。只有投票,没有质询,不公开投票结果,实际上就是名不副实的民意考核。
科学反腐制度的核心在于官员家庭财产申报制
王明高认为,人是腐败的主体,权力则是腐败的载体,利益永远是腐败的终极目的,“任何遏制腐败、惩治腐败的措施都是围绕这三者展开的”。王明高教授把反腐路径大致概括为清官反腐、重典反腐、运动反腐、制度反腐四类。
“清官反腐的实质是理想的人治期待,不可能真正带来政治的清明和社会的公正。”王明高说,重典反腐则缺乏法律的普适性、公平性,不彻底、不严密,也不可行。
上世纪以来,全世界至少有96个国家先后掀起规模不等的反腐败运动,如意大利的“净手运动”、韩国的“庶政刷新运动”等。
“运动反腐无法保证反腐的稳定性和长期性,反腐‘过头’与反腐‘无力’并存。”王明高表示,这种事后打击的方式疏于事前防范,使得反腐事倍功半。
“科学反腐制度应该是一张没有漏洞的鱼网。”王明高说,这个体系里的各项具体制度能配合默契,才能疏而不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