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提取,简化计算,资料分析题型稳中求变’这是2010国考大纲解读中提到的资料分析的一大亮点。
资料分析共有4份材料,每一材料对应5个小题,包括文字资料、表格资料、图形资料以及以上三种材料中任意两种以上组成的综合资料。问题类型主要包括三种,一是基本概念的计算,如有关增长率的计算;二是具有一定推理性质的比较分析题,三是对材料内容进行综合判断分析的综合题。从比重来看,计算题占比较多,但综合题的比重最近几年上升比较快。对于计算题,解题时一是要快速找到题目数据的位置,二是选择合适的简化计算技巧来算出答案,比如首数法、尾数法、取整法等。综合题侧重考查对材料整体及内部数据关系的理解,要注意对材料内容的了解程度,但对计算的考查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本节独家为考生带来资料分析解题技巧主要包含的两大部分:一是资料分析读题技巧;二是资料分析解题技巧。
资料分析解题步骤
第一:资料分析读题技巧
解答资料分析题首先要读懂材料,这样才能快速有效地从材料中提取信息,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快速有效的读懂材料的方法。
1、文字快速定位法
文字型资料的主要特点是数据分布在文字之中,考生可以采用段落结构分析法有效阅读文字材料,掌握材料间各个相关数据的并列或总分关系。同时,找出与题目相关联的数据,并用铅笔做好标记,方便之后的计算。
题目中所涉及的数据一般都是按照文章段落顺序排下来,只有少数难题的数据在文中跨度较大,考生在解题时应注意这一特点。
2、表格交叉项法
表格资料主要由标题、单位、横标目、纵标目、数据组成。目标数据在横、纵标目的交叉处。
在处理表格资料时,考生可以辅助使用直尺这一工具,方便查找数据。
3、图形要点抽取法
在解决图形型资料分析时,我们首先要注意一些要素:图形标题、横(纵)坐标、横(纵)标目、反映统计数据的图形和标注,了解图形资料中的信息。
注意:考生在读题时应注意一些陷阱,题目中设置了很多容易混淆视听的陷阱,在此为各位考生作一简要归纳,以下提到的概念考生应勤加理解记忆。
时间、增长率和增长值、盈利与亏损、百分数和百分点、表格标目是否合并、原煤与标准煤、增长率和负增长率、单位、间隔年份、指数。
第二:资料分析解题技巧
资料分析的题目考察形式大致可以归纳为两类:一是计算型问题;二是文字综合分析型问题。解决这两种问题也有着各自的技巧。
一、计算型问题解题技巧
所谓计算型问题,就是四个选项中只是单纯的数字,只要在材料中查找到正确的数据,通过计算就可确定答案的题型。
(一)简化技巧
1.乘除运算转化法
在资料分析中,有一类比较典型的题目,已知某事件的末值b和增长率或负增长率x%,要求出初值a,列式计算为a=b÷(1+x%)或a=b÷(1-x%)。这是一个除法运算。
计算时,我们可以利用分数的性质和数学公式,把上述式子转化为乘法运算。
当x与1相比很小时, x2接近于0,原式可以转化为:
a=b÷(1+x%)≈b×(1-x%);a=b÷(1-x%)≈b×(1+x%)。
2.分子分母比较法
根据分数性质,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大于分子小的分数;
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大于分母大的分数。
还可以推出:
两个分数比较,分子大而分母小的分数大于分子小而分母大的分数;
分子、分母都大的分数和分子、分母都小的分数则不能直观判断大小。
3.分子分母差额法
当解题过程中出现比较多个计算式的数值,且多个计算式之间的分子、分母相应都比较接近时,就可以通过比较两个分子、分母差与原来某个分子、分母所占的比例来计算结果的大小。
4.年增长率的简化算法
年均增长率的计算式包含多次方计算,考生在考场是很难通过计算得出数据的。实际上,当x<<1的时候(x小于0.05),(1+x)n≈1+nx。(二次项分解)
材料:
F省2007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 160.1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 038.38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4 508.02亿元,增长18.6%;第三产业增加值3 613.74亿元,增长13.8%。……
例:按照2007年的增长率,第一产业在2009年可实现增加值是:
A.1 038.38亿元 B.1 079.92亿元
C.998.44亿元 D.1 123.11亿元
解题分析:由按照2007年的增长率“第一产业增加值1038.38亿元,增长4.0%”,所以2009年可实现增加值为1038.38×(1+4.0%)2,(1+4%)2≈1+2×4.0%=1.08,所以1038.38×(1+4.0%)2≈1038.38×1.08≈1121,因为在近似时省略了后面的多次项,所以实际结果应该略大于1 121,应该选D。
验证:1038.38×(1+4.0%)2=1123.11(亿元)。
(二)运算技巧
1.尾数法
资料分析中往往涉及大量的数据,而且位数较多,成为我们解题的障碍,往往花费较多的时间,也可能因为一瞬间的疏忽,导致先前的努力也白费了。在此,对于选项中数据末尾数字不相同的题目,我们应尽量考虑尾数法。即只对尾数进行简单计算就可得出答案。
注意:当选项中末尾数字相同,倒数第二位不同时,也可考虑尾数法。
2.首数法
首数法与尾数法相对,通过确定和、差、积、商的首数来确定答案。当四个选项最前一位或几位数字不同时,可以采用此方法。
材料:
2007年,上海市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业、精品钢材制造业、成套设备制造业、生物医药制造业等六个重点发展工业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4 377.29亿元,比上年增长19%。
例:2006年,六个重点发展工业行业大约完成工业总产值( )亿元。
A.11 645.60
B.12 081.76
C.17 069.70
D.17 749.74
解题分析:2007年,六个重点发展工业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4 377.29亿元,比上年增长19%,则2006年六个重点发展工业行业大约完成工业总产值为14377.29÷(1+19%),采用截头法143÷1.2≈120,可以直接确定选B。
验证:14377.29÷(1+19%)≈12081.76。
3.进舍位法
此方法主要是对所用数据进行加工,有效数字第三位或者后面的0、1、2直接舍掉,后面的8、9直接进位。
4.取整法
资料分析所给的具体数值往往都不是整数,如果对给定的几个具体数值先进行取整,然后再进行运算,所得到的结果跟原来的结果大致相等。
取整法对于数值大于100的数据最为适用,100以下的数据不建议使用该方法。
5.中间值法
解决资料分析题目的计算型题目,有时根据所列出的算式,选取一个合适的值进行估值判断,可以迅速得到答案。
中间值一般采用5%、10%、20%、1/3、1/2等易于通过口算的数值。
6.范围限定法
范围限定法可以限定数值在两个特殊值之间。通过这种办法,可以确定算式值的取值范围,我们就能确定哪个选项正确。
材料:
“人员素质显著提高,全省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从1978年的8.41万人增加到2007年的62.38万人。”
例:2007年该省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总数比1978年增长了( )。
A.5.38倍 B.6.42倍
C.7.42倍 D.8.21倍
解题分析:由“全省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从1978年的8.41万人增加到2007年的62.38万人”知2007年比1978年增长了(62.38÷8.41-1)倍。计算时,62.38÷8.41的值在7-8之间(因为7×8.41<62.38<8×8.41),所以最后的答案应该落在6-7之间,只有B值落在此区间。
验证:62.38÷8.41-1≈6.42。
7.数值判断法
在进行除法运算时,我们通常通过对被除数和除数的比较可以判定商值应该大于或者小于某个数值。通过这种方法,再结合题干中选项,往往能够迅速得到答案。
8.运算拆分法
有些时候把一个数拆分成两个或多个比较容易计算的数后,能达到简化计算的目的。
9.分子为1的分数近似计算法
在计算中,我们可以把和这些分数相近的小数和百分数转化为分数形式来估算,简化计算过程。
10.关系选择法
资料分析的材料中,各个数据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在解决问题时,不只是可以从单一的某个角度去寻找关系,而且可以转向另一方向寻找更简捷的方法,即有些数据既可以通过某个语句的数据求出,也可以根据其他语句的数据求出。遇到这种情形时,最好能把握好题意,快速地寻找出捷径来提高解题的正确性和时效性。
材料:
2004年某市电视节目制作时数为2 117 158小时,平均年增长率为11.2%,且2004-2006年的电视节目制作时数比为0.83∶1∶1.03。
……
例:2006年该市电视节目制作时数大约为( )。
A.2 553 861小时 B.2 618 034小时
C.2 728 314小时 D.2 734 983小时
验证:2117158×(1+11.2%)2≈2617959小时,2117158÷0.83×1.03≈2627317小时。
11.工具法
在遇到饼状图,且精度要求不高时,我们可以借助量角器对比各部分的比例大小关系,以及计算一些复杂的百分比问题:量角器量出的度数除以360,即某一部分占总数的比例,这样就省去了复杂的计算。
二、文字综合分析型问题
文字综合分析型问题是资料分析又一种设计问题的形式,也是一种必考题型。它采用陈述的形式,用文字将有关资料的相关信息罗列起来,要求考生在阅读分析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推敲,选出正确的或错误的选项。
文字综合分析型问题不同于单纯的计算题。计算题一般只要对某一部分的数据进行计算,而文字综合分析型问题的四个选项可能涉及到多个部分的内容,或进行分析,或进行计算。因此文字综合分析型问题往往耗时较多。
在做此类题时,考生应注意题干的要求,是选择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是一定正确还是可能正确,特别是后者一定要注意区分,不能想当然地作答。
解决文字综合分析型问题我们主要采用排除法:
排除法是解题时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备选答案通常有一两项是迷惑性不强或极易排除的,往往通过材料反映出的定性结论就可以排除;考生也可以通过选项中存在的矛盾关系,排除一些选项缩小选择的范围和减少计算量。在计算型问题中,也可采用排除法,通过比较数值大小、位数等排除迷惑选项。
材料:
为了解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动机,本研究设计了“如果你有参与政策制定的想法或行为,其原因是什么”的问题。统计结果见下表。
表 社会性别与参与政策制定的动机
例:以下理解有误的是( )。
A.参与动机与政治制度的关系越紧密,越容易激发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积极性
B.参与动机接受政治制度的干预越多,越容易激发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积极性
C.参与动机与政治制度的关系越紧密,越不容易激发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积极性
D.参与动机接受政治制度的干预越多,越容易引发更多的公民参与政策制定
解题分析:很明显C项与A项的意思相反,再结合题意,公民责任、公民权利、公共利益这些与政治制度相关内容的比例显然比个人利益、个人兴趣、从众行为的比例大,所以可得出“参与动机与政治制度关系越紧密,越容易激发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积极性。”所以C项错误。
验证:由图表可得。
解题技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大家提高解题的效率,在没有技巧可用时也一定要保持一个冷静的心态,不要冒然放弃。资料分析涉及到复杂的计算,需要考生有冷静的头脑,因此我们一般建议理科基础较好的考生先做资料分析题,这样可以确保一定的正确率,得到相对较高的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