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华 图面授课程 中公教育 华 图网校提高冲刺班 模拟考场
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根据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提供的申论热点——诚信社会。
>> 热点分析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社会上也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诚信缺失现象。诚信缺失现象犹如毒瘤正在日益严重地侵蚀着我们国家和社会的肌体。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都离不开社会诚信这一重要保障。诚信缺失已经成为我国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当今社会诚信缺失的表现
社会诚信主要包括个人诚信、企业诚信和政府诚信。社会诚信缺失大量地表现为不讲真话、不守信用、没有信誉、弄虚作假等。个人诚信缺失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说假话、假文凭、假证件、假发票、假彩票、考试作弊、偷逃税款、骗取保险、虚假广告、假球黑哨、假医假药等等,不一而足。据《人民日报》报道,我国近年来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屡禁不绝,在人们购买的书刊音像制品当中,盗版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据对北京、沈阳等地古玩文物市场调查,有些摊点摆放的全部为假货。
在经济活动中,企业不讲诚信的现象更为突出,主要表现有:一是企业不守信用,恶意逃废银行债务。二是企业不讲信誉,相互之间拖欠货款。三是企业合同违约严重,利用合同进行欺诈。四是企业财务信息严重失真。五是假冒伪劣盛行,制假贩假猖獗。
政府诚信缺失主要表现在一些地区和部门政策多变、不守承诺、随意性大、暗箱操作。还有一些干部特别是部分领导干部弄虚作假、欺上瞒下。不久前,中纪委、中组部巡视组组长任克礼发表文章,认为“现在的危险是滋生腐败和不讲真话”,提出要把“不讲真话”当作一个严重问题来解决。
(二)社会诚信缺失的危害
首先,诚信缺失严重影响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从计划经济走上了市场经济之路。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法制和信用是市场经济的两大基石。在自然经济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为交往活动少、活动地域窄、生产规模小,基本是“熟人关系”,一般不会担心相互失信。在市场经济环境中,随着生产规模、市场范围、交往层次和交换频率的迅速扩大与增加,信用作为一切交易活动的基础,必然要求被人们认同和遵守。因为只有交易双方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础上的承诺和践诺,才能使得双方无须付现即可获得商品、服务和货币,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而诚信的缺失,一方面造成交易主体不被对方信任,限制交易主体自身发展,另一方面为防范交易风险被迫增加交易成本,使得经济活动萎缩,经营效率低下甚至破产。最重要的是造成了社会信用链条的中断和损害,破坏了市场机制和市场经济规则。
其次,诚信缺失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假冒伪劣、坑蒙拐骗,造成无数个人身心伤害,许多家庭家破人亡,大量企业举步为艰;失信使经济秩序遭到严重破坏,广大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得不到保证,使得消费者对社会和政府失去信心信任;失信使一些人靠骗人暴富,也加剧了社会财富分配不公,导致人民群众对社会和政府产生强烈不满。
再次,诚信缺失败坏社会风气。社会诚信缺失造成人们之间互不信任相互提防,使得相互间的交流和沟通变得更加困难,对他人的同情、关心和帮助也变得更加不易。更为严重的是,失信行为得不到有效制止,使得许多诚实守信的人利益受到损害,认为“老实人吃亏”的思想占了主导,整个社会的道德风险加大,道德水平下降。
最后,诚信缺失严重影响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也严重损害国家声誉。据统计,在国际贸易中我国现汇交易达到80%,信用交易方式仅占20%左右。落后的结算方式严重阻碍了贸易的扩大和企业的发展,也使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大大减弱。另外,由于我国一些企业和个人制假贩假,使得一些国家的企业和消费者对我国商品心存疑虑予以抵制,也极大地损害了我国的国际形象。世贸组织总干事穆尔曾尖锐地指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从长远看,最缺乏的不是资金、技术和人才,而是信用以及建立和完善信用体系的机制。
>> 对策链接
(一)建设诚信社会的切入点
首先,个人诚信是前提。社会是由人组成的,而每个人的诚信状况是建设诚信社会的主体基础,因为企业和中介组织以及政府的诚信都是需要具体的人来实现的。同时,诚信既是一种高尚的人格力量,又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和优良传统。因此,加强个人诚信教育,特别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吸取先发国家诚信社会建设的经验教训,就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前提性工作。当然,说个人诚信是前提,并不意味着对每个人的诚信教育都同等对待。恰恰相反,我们应该区分层次和不同的群体,划阶段、分步骤、有针对性地进行诚信教育。其中,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作用就成为诚信社会建设所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其次,企业和中介组织诚信是基础。从先发国家的诚信社会建设经验来看,企业和中介组织的诚信是基础和中坚力量。在现代西方国家,企业特别强调社会责任的担当和履行。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如何处理好企业与员工、企业与社区、企业与供应商和销售商以及企业与环境的关系,已经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必须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同时,就企业自身而言,诚信又是宝贵的无形资产。企业的信用状况关系到资源配置、经济运行和市场交易安全等整个经济活动的秩序和效率问题。而企业在市场中要进行无数次交易,各方为了获得总体收益,会理性地讲究信用,希望把交易延续下去。失信在初次交易中也许能占得便宜,但最终必然会丢掉客户并失信于社会。因此,诚信是增值空间最大的资本,是企业最宝贵的无形资产,要想企业长远发展,就必须依法经营,信守承诺,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第三,政府诚信是保障。政府诚信是指政府在社会管理活动中履行其对公众承诺的状况,包括法定的政府职责以及政府在法律、法规、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中的信用责任等等。政府诚信实际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在法律、法规、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是否公平公正、确保诚信;二是政府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是否符合道德、恪守诚信。在这两种诚信的关系中,前一种诚信是基础和制度保证,后一种诚信是关键和主体保证。但是无论是哪种诚信,作为政府诚信在诚信社会建设中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政府诚信不仅会为个人诚信、企业和中介组织的诚信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社会环境,而且会发挥一种示范效应,促进整个社会的诚信建设。因此,政府诚信是现代民主和法制条件下的责任政府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诚信的根本保障。
(二)建设诚信社会的落脚点
如果说个人诚信、企业和中介组织诚信、政府诚信是建设诚信社会的切入点的话,那么,信仰则是建设诚信社会的落脚点。所谓信仰就是人们对某种主张、主义的极度相信和尊敬并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信仰对于一个人的生命来说如此重要,以至于我们可以说信仰就是生命本身——它既是人的生命存在的终极依据,又是人的价值层次的评价标准。从人的生命存在来说,有信仰比没有信仰更能显现生命的意义。但是,确立什么样的信仰体现的则是生命的不同价值。而诚信是做人的基本道德规范,因此也就成为人的信仰的基础。我们在前面曾提到外在行为准则与内在道德律令的关系问题,这内在道德律令的践履,全赖于有对内在道德律令的信仰作支持。有了这种信仰,才会有对内在道德律令的敬畏感,也才会有对内在道德律令践履的崇高感并从中实现人的价值。因此,在社会转型时期,将诚信作为信仰来确立,就成为建设诚信社会的落脚点。
当然,对于一个“组织良好的社会”的运行而言,仅有对诚信的信仰还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健全的制度以及对失信的惩戒措施,才能保障社会中每个人对诚信的践履,而不管他是否确立了对诚信的信仰,这样才能树立扬善抑恶的良好的社会风气。而建立社会诚信体系,就不失为建设诚信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社会诚信体系是以信用关系、信用制度建设为基础的系统工程。西方先发国家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方面已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可资借鉴,如美国在个人信用制度建设方面,不仅有完善的个人资信档案登记机制、规范的个人评估机制、严密而灵敏的个人信用风险系统,而且有完善的法制体系。根据先发国家的经验,社会诚信体系中的失信惩戒机制能够有效地预防更多的失信现象的发生,改善市场秩序,最终建立社会信任。在建设诚信社会的过程中,还要积极扶持信用管理行业,大力发展资信评估行业,建立、健全信用评估体系,建立起个人、企业和中介组织的信用档案以增强主体诚信状况的透明度,使个人、企业和中介组织的信用状况真正成为其参与社会活动的重要依据。
同时,要发掘我国诚信的历史文化资源,为诚信信仰的建立提供依据。我国有几千年的文明史,在先辈留下来的精神财富中,有不少关于树立诚信信仰的金玉良言和名垂史册的诚信典范。这些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我们今天推进诚信信仰建设的宝贵资源,要倍加珍惜和充分利用,并使之在建设诚信社会的过程中不断发扬光大。
>> 延伸阅读
构建诚信社会要从建设诚信政府做起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首要条目,是“八荣八耻”的重要内容,并写入了《民法通则》和《合同法》,被学者们称为君临法域的“帝王条款”。诚实守信不仅是做人之本,而且是立业之基;不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基本保证,而且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支撑。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要求人们讲信用,重言诺,守约定,做到“见利思义”、“重义轻利”乃至“守义弃利”。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和科学发展的重要机遇期,适应机会均等、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体制的道德风尚正在孕育之中,公共道德机制不健全,社会信用水平低,社会公共生活中的法人诚信、行使权力中的义务诚信、政府机构及其官员对广大群众的服务诚信存在缺失,虚报浮夸、好大喜功之风滋生蔓延。因此,执守诚信美德,建设诚信政府,既是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当务之急,也是构建诚信社会、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一、强化以民为本的诚信观,努力建设亲民政府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共产党人和领导干部的政治观、道德观和最高行为准则。党和国家工作人员应当把亲民、爱民、利民、为民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常怀为民之心,恪尽为民之责,善谋为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始终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应当把以民为本、以德感人、待民以诚、付民以信作为基本“官德”,树立“百姓是衣食父母”、“做官先做人”、“官轻民重、权轻责重”的理念,始终情系于民,取信于民,服务于民,造福于民,切实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应当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第一职责”,把富裕群众作为“第一追求”,把群众赞成不赞成作为决策的“第一依据”,把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拥护不拥护作为衡量工作好坏、判断是非功过的“第一标准”,全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应当把诚实守信的优良传统与市场经济的新理念、信用社会的新要求、与时俱进的新精神紧密结合起来,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诚信观,身体力行“八荣八耻”,带头做到诚实守信,自觉构建诚信政府和信用社会。
二、强化科学民主的执政观,努力建设法治政府
一是坚持科学执政。从某种意义上说,科学即诚信,科学执政即诚信执政。必须提高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按科学方式开展工作的能力与水平;坚持求实创新,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中的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更好地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实施科学决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二是坚持民主执政。民主和诚信相辅相成。应进一步发展党内民主,扩大基层民主,完善决策程序,不断提高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信任度,以民主政治建设推进诚信社会建设。三是坚持依法执政。诚信是道德的底线和法治的基础。坚持依法执政与以德执政相结合,进一步强化法制观念,让法律公正尽可能地贴近道德公正,依法严厉打击和惩治背信、失信者和腐败、不公正的制造者,维护政府诚信和社会公正,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三、强化科学发展的政绩观,努力建设务实政府
落实科学发展观,重点在于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建立一套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目前,一些地区和一些领导,片面追求发展速度,过分看重经济增长,注重于表象,受制于形象,蒙蔽于假象,在把握和指导发展的方向上出现偏差,在识别和使用干部上存在偏见,致使部分诚实守信、无私奉献的实干家得不到重用,个别追名逐利、弄虚作假的投机者反而一路走红,挫伤了一些“老实人”和“老黄牛”的工作积极性,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构建诚信政府、务实政府,必须消除选人用人和政绩观上出现的误区,在正确评价和考核干部的政绩时,应以诚实做人、诚信处事、诚心创业为前提条件,重点从三方面考察:一是注重实效。重点看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贯彻落实,人民生活水平是否提高,社会风气是否好转。必须善于发现、热心关注那些有“潜绩”的干部,特别是在条件艰苦、待遇微薄的地区和部门竭力而为、做出可观成绩的干部。引导干部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到研究解决影响本地区发展的重大问题上,放到研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紧迫问题上,真正做到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二是注重全面。既看经济增长的总量,又看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既看经济社会发展的“硬指标”的变化,又看发展“软环境”的改善;既观摩欣赏亮点工程、形象成果,又明察暗访偏僻村落、弱势群体;既看眼前成绩大小,又看今后发展的潜力。三是注重民意。自觉把群众公认作为评判政绩的根本标准,通过群众评议、征求意见、测评考核等方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把群众公论作为考核、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四、强化履职尽责的公仆观,努力建设服务政府
现代道德所讲的政府诚信,主要是在社会公正原则指导下,政府官员行使权力、履行义务的诚信。具体表现为要始终视人民如衣食,待百姓如父母,时刻情系于民、取信于民、服务于民、造福于民,俯首甘为孺子牛;始终摆正与人民群众的平等关系,甘当一名普通劳动者;始终摆正与人民群众的主仆关系,甘当人民的勤务员;始终摆正与人民群众的工作关系,甘当人民的服务员。要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按照“小政府,大服务”的原则,深化政府机构改革,着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五、强化勤政廉洁的人生观,努力建设清廉政府
清廉,作为一种崇高的思想境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既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体现着党的根本宗旨,是构建诚信政府的重要内容。领导干部身体力行社会主义诚信观,必须勤政廉政。要强化“无功便是过、不勤政也是腐败”的观念,勤于谋大事,勤于挑重担,勤于做奉献,勤于诚信工作,永远不偷懒、不耍滑、不失信,树立人民公仆的良好形象。要把“八荣八耻”和“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结合起来,与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结合起来,始终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做到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警钟长鸣,自觉在法律和各项规章制度规定的范围内活动。要把建设诚信政府与建设廉洁政府紧密结合起来,带头做到不盲目攀比、贪图享乐,不与民争利、见利忘义,不骄奢淫逸、腐化堕落,慎思、慎初、慎微、慎欲,真正做到为官治世求“正”,为民服务求“真”,为公立业求“实”,为人行事求“信”,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勤勤恳恳做事,用个人的模范言行和人格力量,维护党的形象,引领社会风尚,构建诚信政府和诚信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