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考作文全国卷Ⅰ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
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 胡锦涛、温家宝等党政军领导人迅速赶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
十多万解放军、武警和公安民警,各省市的救援队、医疗队、工程抢修队迅速进入 灾区。港台救援队和国际救援队飞抵灾区。志愿者从四面八方汇聚灾区。救援物资从水 陆空源源不断运进灾区。一位中学教师趴在讲台上用生命保护了下面的四个学生。一位失去15个亲人的县民 政局长连续指挥救灾五天只睡了七个小时。幸存者的生还奇迹在不断突破,100小时、150小时、196小时……中央电视台24小时播报。19日14时28分举国哀悼。一样的爱心,不一样的表达。捐款、献血、义演、关注……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 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试题评析
全国卷Ⅰ(河南、陕西、山西等用)的作文题延续了前两年的命题思路,属典型的新材 料作文。试题表现出高度的开放性。正如材料中提到的,“捐款、献血、义演、关注……” 考生虽未直接目击灾情,但理应是个“关注”者(也是个“捐款”者);通过“中央电视台 24小时播报”等途径,大到党政军领导的英明决策,小到普通百姓的爱心奉献,考生对大 地震的种种情况一定有所了解,并形成自己的感悟与思考。何况供料文字多达七段,其中涵 盖多样的立意角度与宽广的选择范围,为考生呈现了极为开阔的写作空间。构思作文时,应在以下方面下工夫:
1.逐段、逐句审读试题材料,明确立意角度。“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 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这是对事件背景的交代,也是在告诉考生:汶川地 震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那么,人类该如何面对灾难?防灾的意识、自救的常识等均在可 写之列。“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这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应对灾难时重要的指导思想,体现着 “以人为本”的理念,人性关怀由此得到充分体现。“胡锦涛、温家宝等党政军领导人迅速 赶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说的是最高领导人心系灾民、身先士卒、反应迅速、奋不顾身。 “十多万解放军、武警和公安民警……”救援工作体现出无所畏惧的勇气、八方支援的美 德、震撼人心的责任意识以及可贵的国际主义精神。“一位中学教师趴在讲台上用生命保护 了下面的四个学生。一位失去15个亲人的县民政局长……”这段文字涉及面更广,包括崇高的职业道德、舍生忘死和先人后己的奉献精神、坚韧的意志力和顽强的求生欲望,等等。 “中央电视台24小时播报。19日14时28分举国哀悼”,显示出关键时刻中华民族大家 庭的血肉相连、戮力同心、共克时艰。“一样的爱心,不一样的表达。捐款、献血、义演、 关注……”启示我们爱的表达有多种方式,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之分,但尽力而为是每个中 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经过一番“条分缕析”,便于我们选准适合自己的写作角度。
2.力避空谈泛论,力求个性鲜明。前面已提到,试题材料具体,考生可从不同的侧面阐 释大地震带来的震撼、对内心造成的冲击等。面对此类角度宽阔的文题,如何出新出彩呢? 这就给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符合题意的前提下,要找到一个恰当的突破口,尽可能想 人之所未想,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比如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角度入题,可联系总 书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题词、温总理“多难兴邦”的题词拓 展文思,或者集中写“总理语录:直抵人心的感动”;比如把立意放在“爱心”上,用人间 之爱、人性之爱、人情之爱诠释抗震救灾中的奉献、付出乃至牺牲(可拟题“废墟中彰显人 性的光辉”);再如专论“举国哀悼”的价值与意义——教诲我们的是关乎生命的真理和世界 的智慧,让我们认识到人性的内涵,以及我们每个具体的人与人性的关系。从文体与写法上看,一是可写成时事短评(社会生活评论,可拟题“灾难中见证公民社会的成长”“吹响灾区重建的集结号”“一个民族要有超越灾难的情怀”“大地震带来的精神财富”“抗震精神是中国崛起的标志”等);二是可记叙、抒写自己对灾难的关注;三是可发挥想象、转换角色, 以受灾群众(或救援官兵、志愿者)为第一人称自述故事,描写撼人心魄的场景。(唐惠忠)
满分佳作
青山一道同风雨 广西考生
“轻轻地握着你的手,为你把眼泪擦干。这颗心永远属于你,告诉我不再孤单。”
5月19日14时28分起,整个奔忙飞跑的中国,在尖利的防空警报声后停顿三分钟。 七天前的同一时刻,一场特大地震撼动了大半个中国,神州上下,共此国殇。
国殇是一场悲剧,然而,国殇更是一次空前的团聚。
很久之前,诗人王昌龄这么写道:“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青山无法阻隔 我们风雨同舟的携手,地域也不会隐没团结一心的中华民族头上那轮共有的明月。
一个人,一丝希望,一颗坚定的心。当救援部队在汶川大地震的废墟下救出被困60余 小时的姑娘乐刘会时,在场的人们激动地哭了,而她却没有哭。“我相信有人会来 救我的,一定会,我相信你们!”从未掉过一滴眼泪,这个看上去灰头土脸的妙龄女子始终微笑着,紧紧拉着救援人员的手。一双手和十几双手紧紧地交握,这是一个灾民与她的救命恩人们最质朴也最真诚的团聚。
五千米的高空有多高?问起参加救援的解放军战士,他们会告诉你:五千米是我们能否 拉住受灾人民的手的距离,是生与死的距离。五千米,这个国际专业领域深感不可能执行的 跳伞高度,被解放军空降战士抛在脑后。拨不开汶川上空连天蔽日的迷雾,但他们必须拨开 震区人民心上的乌云。就这样,“人民的军队”从五千米的高空降下,给灾区断绝天日、与 世隔绝的乡镇带去了救命的福音。村人们激动地说:“解放军来了!”这壮烈的一幕便不只出 现在革命战争年代,这是一地乡民与国家之间最动人的团聚。
海洋曾把世界割裂成对立的区域,而今天海洋再不能阻断世界的爱心汇聚到一起。这爱 心来自东邻日本每一个便利店前的捐款箱,来自大洋彼岸的美国遍及各州的慈善机构,来自 大陆西岸那些并不富有的亚非国家一笔笔友谊的捐款……中国和某些国家因意识形态而产 生的分歧,在灾难面前湮没成沙,随着飞机和航船源源不断地向着东方的中国而来,这是全 世界各个国家的人心最盛大的团聚。
怆然灾难,古来有之。然而历史由古至今,谁可曾见过这般撼天动地、凝聚人心的团结?《史记》中有云,民与民同心,则家安之;君与民同心,则国兴之。在今天,则是人民与人 民、人民与国家、国家与世界的携手,又何愁家不安、国不兴? 青山一道,我们同历风雨共团聚;而将五洲四海的人心联结在一起的纽带,是这样一种 期望:为天下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享太平!
【名师点评】
此文在亮出“国殇是一场悲剧,然而,国殇更是一次空前的团聚”这一观点后,精选典 型事例,通过“一个灾民与她的救命恩人们最质朴也最真诚的团聚”等三个层次,逐层深入 地展开论证,最后归结出“在今天,则是人民与人民、人民与国家、国家与世界的携手,又 何愁家不安、国不兴”。全文见解新颖,内容集中,思路清晰,材料丰富。
文章语言流畅,巧妙融合现代歌词、古代诗文、现实场景于一炉,“青山无法阻隔我们 风雨同舟的携手,地域也不会隐没团结一心的民族头上那轮共有的明月”“五千米是我们能 否拉住受灾人民的手的距离,是生与死的距离”“拨不开汶川上空连天蔽日的迷雾,但他们 必须拨开震区人民心上的乌云”等文句既饱含深情又文采飞扬,体现出作者深厚的写作功底。 《青山一道同风雨》一文不是简单地罗列现象,而是将内容集中到“团聚”这一个点上, 取得了很好的表达效果。它给我们的启示是:考场作文角度要巧,开掘要深,应善于以小见 大。(唐惠忠)
典型失误分析
爱能创造奇迹河南考生
我想,我们谁也不会忘记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发生的那一幕:大地在摇晃, 大地在破裂…… 我想,这也是我们任何人都不愿再想起的一幕。汶川发生的特大地震,使多少原来幸福 的家庭变得不幸,使多少有梦的孩子放弃了梦想。但,这是天灾,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事实。 可我们有爱,中国人民有爱,世界人民有爱。爱,是永恒的主题;爱,可以创造奇迹。
地震无情,人间有爱。一位军人非要进去救人,他的战友制止他,因为他刚救完自己的 妻子。他冲着战友们喊道:此时此刻,我不是父母的儿子,不是妻子的丈夫,我是军人,我 要救人!说完,他朝着妻子所在城市的方向喊道:对不起,老婆,我会永远爱你!然后就钻 进废墟里开始救援。由于余震不断,他受伤了。等到他清醒过来的时候,他拔下针头,又开 始了救援活动。这样一名军人,值得我们每个人对他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不抛弃,不放弃”成为这次抗灾的口号,对于生命,我们都平等对待。因为爱,我们 不抛弃;因为爱,我们不放弃。 其实,爱无处不在,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动作或者细节,爱可以创造出奇迹。 记得在这次灾难中,有一个在银行上班的女孩被压在了废墟之下,她的男友就一直守在 她旁边,陪她说话,女孩子一直坚持,终于在被埋于废墟之下114小时之后,成功获救。
爱,是那么的平凡,却又是那么伟大。我们的中国因为有爱,所以不曾被打倒,越是在 困难的时候,我们越是坚强。因为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没有一种情感能比爱还神圣。爱就如春天里的一缕风,给你带来清凉;爱就如沙漠里的 一滴水,给你带来滋润;爱就如黑夜里的一盏明灯,给你带来光亮。 有爱,我们就不怕,因为我们坚信,爱可以创造出奇迹! 不知不觉,我的耳畔响起一首歌:“爱,因为在心中,平凡却不平庸!”
【失分警示】
该考生以“爱,是永恒的主题;爱,可以创造奇迹”作为文章主旨,内容上符合题意。 但整篇作文材料不够厚实,有些事例似是而非。“内容”项得17分。作者能扣住“爱能创造 奇迹”行文,但全文条理性较差;“一位军人非要进去救人,他的战友制止他,因为他刚救 完自己的妻子”等表意含混。“表达”项得15分。“发展等级”从“善于运用修辞手法”上 计15分。 总分:47分。(唐惠忠)
2008年高考作文全国卷Ⅱ
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南太平洋的小岛上,有很多绿海龟孵化小龟的沙穴。一天黄昏,一只幼龟探头探脑地爬出来,一只老鹰直冲下来要叼走它。一位好心的游客发现了,连忙跑过去赶走老鹰,护着小龟爬进大海。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沙穴里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原来,先出来的那只幼龟是个“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缩回去,现在它安全到达大海,错误的信息使幼龟们争先恐后地爬到毫无遮挡的海滩。好心的游客走了,原先那只在等待时机的老鹰又飞了回来,其他老鹰也跟过来了。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试题评析
新材料作文与旧材料作文,是2006年高考后的一个新提法。这种说法,主要是针对2006年全国卷Ⅰ、全国卷Ⅱ的作文题提出来的。自1999年起,全国卷作文一直是话题作文,2006年调整为材料作文——但又不同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材料作文。那时的材料作文,往往 要求解读出材料的中心思想,写一篇议论文。如果没有解读出中心思想,就着材料的非主要观点写议论文,就会被判为偏离题意。“新材料作文”与以往的材料作文有很大区别,它以 在材料范围内自主确定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为特征,让审题不是从“题目”(话题或标题)出发,而是从“材料”出发,更能调动学生的发现能力、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便于考 生多角度立意。
2008年全国卷Ⅱ(黑龙江、吉林、云南等省用)的作文题,以“海龟和老鹰”的故事为材料。 该故事原作者是美国人伯罗蒙塞尔,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将其选为课文,取名《自然 之道》。材料中心是明确的:好心的游客对小海龟的帮助看似善举,实则违背了自然之道, 给海龟带来的是莫大的伤害;正面的启示则是做事一定要遵循规律,要科学地进行调查研究。 顺着这个主旨,我们可以多侧面地展开思考,因为在大自然面前或人类社会中,类似情况还 有很多。
以对待自然界而言,人们灭掉草原狼后导致鼠害及草原沙漠化;在人类的干预下, 澳洲绵羊没有了天敌而过度繁殖;有人用剪刀帮蝶蛹破茧而出,以致蝴蝶不能飞翔……这些 都是典型事例,由此可确立“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 一类的主题。把材料放到社会生活中,还可有更深层次的解读:游客一时的“爱护”,害苦 了按既定法则生存、活动的海龟,这种“爱护”“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 之”(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那么,我们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是否存在类似现象呢? 家长过度呵护,容易导致孩子丧失自理、自立、自强的能力;学校教育呢,总是不愿让学生 接触社会阴暗面,许多老师习惯于强调“校园是最纯净的”,有谁能像钱钟书先生那样直言 “寓言要不得,因为它把淳朴的小孩子教得愈简单了,愈幼稚了,以为人事里是非的分别、 善恶的果报,也像在禽兽中间一样的公平清楚,长大了就处处碰壁上当”(《读〈伊索寓言〉》)? 放弃挫折教育、苦难教育或“黑暗教育”,孩子们就能避开挫折和苦难,永远生活在光明中 了吗?在家长、学校教育工作者的殷勤庇护下,孩子们看不到“老鹰”的利爪,只能得到错 误的信息:外面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沙滩上尽可放心嬉戏……再拓展一下:关注现实的同学,可 以谈有些地方大搞“政绩工程”,给农民建别墅却让他们欠下巨额贷款,反而加重了农民负 担。这也属于“好心办坏事”。
材料涉及三个对象,除“好心的游客”外,还有幼龟和老鹰。假如从幼龟角度看,它们 派“侦察兵”了解情况,由于人为干预、获得错误信息而遭受损失;从老鹰角度看,它被人 赶走未达到攫取食物的目的,但没有放弃目标,而是伺机再度出击。据此,还可从“审时度 势”“信息与成功”“生存法则”“坚持不懈”等角度切入题意。只要立意不“脱离材料内容 及含意的范围”,就是符合题意的。
本题与2006年高考全国卷Ⅰ的作文题有点类似,都是提供一则寓言性的材料让考生思 考。当年的考题是牧羊人称学老鹰抓羊的乌鸦为“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显然是在批评它 不自量力、好高骛远、东施效颦;而牧羊人的孩子认为乌鸦“也很可爱啊”,因为在他看来, 这只乌鸦有着“鹰击长空”的追求,对于其“见贤思齐”的动机、“拼命练习”的行动,完 全可以持肯定甚至欣赏的态度。(唐惠忠)
满分佳作
变味的善良云南考生
我们总站在富足的地方悯惜贫穷,总躺在安全的地方怒斥邪恶,总在五十步笑百步后呼 唤远离冷漠,总在血痕淡去后才忙着计算生命的价值。
于是,我们俯身怜悯的姿态伤害了别人的自尊。
每次灾难过后,都有太多的人争先领养孤儿;当这片热潮过去,又有太多的孤儿陷入苦 难。据心理学家分析,领养孤儿要考虑自己的经济状况,家庭氛围要与孩子原先的家庭相似, 教育方式、家长性格都要与孤儿相适宜。但是,太多的人仅凭自己一腔热血,用热心换回的 却是家庭的分裂。孩子们再次面临家园破碎的痛苦,伤害再次打击无辜孩子柔弱的心灵,善 良由甜蜜变为苦涩。
于是,我们用沸腾的热血烫伤了他人的肉体。
2008年奥运会是我们中国人的奥运,举国欢庆,气氛火热,圣火传递,同一世界,同 一梦想。但是,不和谐的色彩也玷污了奥运火红的火炬和绿色的橄榄枝。据报道,8岁孩童 用55天时间完成抵京“马拉松式”的赛跑;10岁孩子捆绑双臂在激流中前行;8岁女孩在 父亲陪同下步行3000多千米到达首都北京……这些行为引起中国甚至世界媒体的关注,其 中不乏外国媒体以此对中国奥运的诋毁。不实评论须全力抵制,但也不可否认,这是“畸形 奥运热”。我们要举办一个理性的奥运,就需要以理性的行为作为支撑。我们的热情不该由火热 的激情变得疯狂。
甚至,我们在用热血烫伤他人肉体时,也烫伤他人的心灵。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们以最迅速、最团结的行动援救了太多的生命, 我们赢得了世界的尊重。无数的闪光灯聚焦四川,闪烁着无数动人感人的故事,但也刺伤了 灾区人们的瞳眸。被成功救援的孩子本是幸运的,但有记者为了采访,一遍遍唤起他们沉痛 的回忆,孩子失声痛哭,大人们也泣不成声;有些热心的志愿者毫无救灾意识却前往灾区, 虽怀有一颗炽热之心实际却是给灾区添乱。不正确的救援动作,不完善的服务行为,不合理的 安慰帮助,带给灾区人民的是“二次伤害”。我们发现,善良由本意的抚慰变成了利剑。
中华民族是坚毅、热情、善良的民族。当我们挺过洪水、挺过“非典”,挺过不法分子对祖 国的分裂和对奥运的亵渎,我们也必将挺过惨烈的汶川大地震,成功地举办一届奥运盛会。 但我们需要更多的思索和行动,需要站在别人的角度理性而全面地看问题。 让“爱人之心”深入我们的血液,让我们永葆善良的甜蜜,为善良保鲜,使它不褪色, 不变质,不变味。
【名师点评】
这是一篇很有见地的思想评论,充分体现出作者对社会生活的关注与可贵的理性思维。 从结构上看,全文呈“总—分—总”式,主体部分的层次划分虽未必严密(更好的处理可能 是把第一层放到最后),但它紧扣了三大热点——仅凭一腔热血领养孤儿、“畸形奥运热”以 及汶川地震后某些“烫伤他人肉体”甚至“烫伤他人的心灵”的“善举”。这些事件多为人 们所关心、所熟悉的最“热”的时事,读者很容易将作者的论述与自己的认识进行对比、印 证和分析,从而获得有益的启迪。这样一来,文章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就特别强。
文中的剖析冷静、沉稳而不乏锋芒(比如“虽怀有一颗炽热之心实际却是给灾区添乱”), 遣词造句洗练、朴实而富于辩证色彩(比如“不实评论须全力抵制,但也不可否认,这是‘畸 形奥运热’”),读来既有很强的说服力,又能激起读者的共鸣。
把握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认识的开始,但是,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现象上。 要想把认识导向深入,还需要进一步探求事物的内在特征、本质属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 性认识。为此,动笔写作前需仔细审度,深入探究,不可贸然作出判断。(唐惠忠)
典型失误分析
每当存亡的时刻
吉林考生
当海浪又一次温柔地涌上沙滩的时候,海龟们又一次战战兢兢地钻出沙穴,在它们面前 的是一条满是希望和危险的路,可能是光明的未来,也可能是残酷的终结。存亡的时刻,总 是难以抉择。这个时刻,是一只柔弱却又无比坚强的小海龟站了出来,肩负着整个种群的希 望与使命,虽然这一别可能是最后一别。且不管它最后是否因为那个好心人的救助辜负了大 家的期望,至少在这一刻,它小小的背影在落日的余晖下是那么的雄伟与悲壮。
望着小海龟离去的背影,时间仿佛回到千年以前,沙滩仿佛也卷起了波浪,好似易水旁, 太子丹亲手给即将刺秦的荆轲斟上饯行的酒。这一刻,飞鸟也为之徘徊;这一刻,壮士也为 之落泪;这一刻,又何必计较这位英雄的成功与失败。悲伤,不一定需要太多的眼泪;感动, 不一定需要太多的辞藻。也许,他并没有拯救这个国家于危难,但是在存亡的时刻,他站了 出来,牺牲了小我,成就了大义。
中华民族,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免不了兴衰与荣辱;中华民族,这个素来坚强不 屈的民族,注定在存亡的时刻,从来都不缺为了民族流血甚至牺牲的英雄。无论是冬天里席 卷半个中国的雪灾,还是刚刚发生的牵动每一个炎黄子孙的汶川地震,总有那么多勇于奉献、 勇于牺牲的人们站出来。无论是在地震第一线,踏着残垣与断壁,给黑暗中的人带去光明与 希望的武警官兵们,还是在城市的街头拿着募捐箱传递爱心的志愿者们;无论是在无数条承 载着爱心与关怀的公路、铁路上,为了运送救灾物资几天几夜没合眼的司机们,还是在工厂 里熬夜加班,赶制帐篷、生活用品的工人们;再或者是举国上下,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 对受灾地区的关心与爱心的所有人们。也许,我们无从得知他们的名字;也许,没有人知道 他们身上有着怎样的故事,但不管是谁,听到这样的故事,都会觉得正是这些默默奉献、默 默牺牲的人,才会在民族与国家存亡的时刻,排除万难,力挽狂澜,并将这种精神一脉相传。
没有一个人可以永生,没有一个民族可以总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然而,只要我们每 个人都存有这样一份勇于奉献的信念,这样一份勇于牺牲的精神,那么,即使将来遇到再大 的风雨,我们都可以说,我们的民族之魂仍在,我们的民族之魂永在!
【失分警示】
如果脱离供料就文论文,本文写得还是不错的,其中心明确,语言简练;文中既有历史 人物荆轲这个“点”,又有雪灾、地震中勇于奉献、牺牲的人们这个“面”;结尾段的概括, 还充盈着一股饱满的气势。 但是,衡量一篇考场作文优劣的前提和基础,理应是看它是否符合题意。本文的切入点 为“这个时刻,是一只柔弱却又无比坚强的小海龟站了出来,肩负着整个种群的希望与使 命……”而作文材料中的表述却是“原来,先出来的那只幼龟是个‘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缩回去”,这里的“缩回去”,明确无误地表示着幼龟并不需要冒什么风险(也就是说,《每当存亡的时刻》一文立意的出发点,是有违材料含意的)。因此,该文只能判为不及格。 (唐惠忠)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