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放】
据11月16日报道,当一些国家还在唯“国内生产总值”(GDP)马首是瞻的时候,英国政府却将目光转向了“国民幸福总值”(GNH)。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近日责令国家统计局设计一套全新的统计方案,详细采集涉及个人幸福程度的数据。据了解,英国政府今后将把这些数据摆在制定和评估政策的中心位置。
对于习惯以GDP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中国来说,英国政府在决策中引入“幸福指数”的做法似乎有些另类。但实际上,一个以百姓福祉为最高追求的国家,“幸福指数”理应成为GDP的有益补充。
从世界范围来看,英国并非第一个注重国民“幸福指数”的国家。早在上世纪80年代,时任不丹国王吉格梅·辛格·旺楚克就创造性地提出了“国民幸福总值”的概念,并据此展开了诸多改善民生的实践,博得了当地民众好评;今年4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和阿马蒂亚·森联合24名顶尖经济学家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呼吁各国政府不要过度依赖GDP等纯经济指标,建议在政策制定和评估过程中参考类似“幸福指数”的新标准;在英国之前,法国、加拿大等国政府已经开始往评估体系中引入反映民众幸福程度的参数。
【提问角度】
幸福指数作为一个新名词,你认为在我国当前的经济和社会状况下,有何深层次的意义?
【答题框架】
1、与传统的GDP核算体系相比,“幸福指数”从国民健康水准、社会福利状况、经济产出水平和生态环境状况等多个维度对社会经济运行状况进行综合考量,为政府部门体察民众生存状态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但是,从实际操作层面来讲,“幸福指数”主观性较强,受地域差异和文化传统的影响较大,不如GDP那样可以对国民经济状况进行精准的指标化和量化,因而难以自成体系。有鉴于此,“幸福指数”与传统的GDP核算体系正好可以互为有益的补充。一方面,二者之间并不存在冲突性矛盾。各国政府努力提高GDP水平的终极目的,原本就是让民众生活得更有幸福感,而如果民众的“幸福指数”比较高,他们实现自我价值和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也会提高,反过来又会促进GDP的良性增长。另一方面,纳入“幸福指数”作为新的参考和评价机制,可以检验民众对政府公共政策和国民经济运行现状的满意程度,进而对GDP乃至“GDP主义”存在的种种缺陷进行补充和修正。
2、有关部门在追求GDP高增长的同时,不妨考虑在适当的时机引入“幸福指数”的概念,结合我国国情制定科学的公众幸福感评价标准,并以此作为制定和评估公共政策的有益参考。
3、中央明确倡导的科学发展观, 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老百姓过上舒心畅意的生活,而“幸福指数”就是这种生活的直观体现。生活有“幸福指数”,工作也有“幸福指数”,“农村人怕生病,城里人怕失业”,这是当前老百姓“幸福指数”提升的主要障碍。我们的各级政府领导人,在关心GDP、财政收入的同时,更加注重老百姓的就业、医疗、上学,以及社会的环保、治安,也是为官之本、为政之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