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放】
3月5日上午9时,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温家宝在报告中指出,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这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今年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工作上不能有丝毫松懈。要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中央财政拟投入433亿元用于促进就业。
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和退伍转业军人就业安置工作。2009年到期的“五缓四减三补贴”就业扶持政策延长一年。
加强政策支持和就业指导,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和中小企业就业;拓宽就业、择业、创业渠道,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等多种形式的灵活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建立健全公共投资带动就业的机制。继续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重点提高农民工和城乡新增劳动力的就业能力。
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健全劳动力输出输入地区协调协作机制,引导劳动力特别是农民工有序流动。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我们要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让广大劳动者各尽所能、各得其所。
【标签】就业
【观点概览】该事件是围绕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的内容展开讨论的,对此各大主流媒体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评论,我们摘取代表性的精华之见,对事件作原因、利弊、影响分析,最后进行对策表态,以助考生全面吸收各种观点,从根本上解决考生无观点或者“立场”站错的情况。
评论一:
【关键词】观念
一些代表和委员认为,目前真正困扰大学生就业的最大难点不是大学生数量太多,而是就业观念的偏差和人才结构的不合理,缓解我国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需要不断转变就业观念,进一步完善落实促进就业政策,同时深化培养模式的改革,逐步形成合理的人才结构。
转变就业观念,处理好个人意愿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关系。是大学生太多造成就业问题突出吗?大学生就业是整个社会就业的一部分,由于人口基数极大,经济水平还不高,地区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中国的就业问题本来就比较突出。再加上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冲击,就业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更严峻的挑战。
就业观念必须转变,只要大学生从专业、薪金、地域等一些无形的框框中解放出来,就会发现天地是广阔的。大学生就业要着眼国家需求,让自己的就业预期适应国家发展的实际,让自己的人生价值体现在为社会做贡献的大小上,而不是“起薪”水平上。
是从基层做起还是直接挤进机关?是努力做个白领还是去企业“吃苦”?是就业还是创业,或者先干脆在家等待机遇?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一定要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处理好个人意愿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关系,不可再期望享受到高等教育精英化时期的就业待遇。【表明态度】
【关键词】素质
高校要推进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就业能力。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需要将侧重点从改善外部就业环境转移到重视教育内涵建设上来。但是,具体到高校该采取什么样的办法和措施,有着不同的观点和声音。
高校要针对社会需求,有意识地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同时在政府部门的主导下,在学生、高校、企业和社会之间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调配。在人才培养过程当中,要主动调整培养计划,使大学生走出校门之前,在知识、能力和实践方面都具备一定基础。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国家在教育体制中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让初高中毕业生以合理的比例进入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逐步形成一个层次分明的人才供应结构。
就业是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对于高校来说,最重要的任务在于推进改革,提高教书育人的质量。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取决于本人的素质,包括品德、学识、能力、体魄、作风等综合素质。基础宽厚,能适应不同工作要求;实践能力强,能解决实际问题并在工作中善于学习和思考;为人诚实并且善于合作交流,能很好地表达沟通;胸怀大志,脚踏实地,能吃苦耐劳,从基层做起;具备这些素质,就业能力就强。
【关键词】机制
完善就业促进政策,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农村教师特设岗位计划、选聘到村任职、西部计划……2009年,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和应征入伍的政策,各省区市也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出台了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性文件。这些政策本身是科学的,但需进一步完善,使已经实行且行之有效的就业促进政策长效化。
解决面向基层就业的大学生在生活和事业发展上的后顾之忧,需要完善的政策还有很多,如毕业生到城乡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单位就业,应提高其社会保险和岗位补贴额度,对愿意到农村基层服务和参军入伍的学生,给予学费补偿等。当下,基层对人才有强烈的需求,但真正下基层的大学生却很少,这不仅是学生和家长的就业观念有偏差,也存在着待遇低、没有形成“下去以后再上来”的机制等现实问题,因此必须建立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长效机制。
在鼓励有能力的学生进行自主创业方面,相关部门应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如给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税务、工商等一系列配套扶持和奖励政策,使创业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个新的“风向标”。
评论二: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要进一步扩大毕业生的就业去向,鼓励更多的毕业生到基层去、到部队去、到中小企业去、到中西部地区去。
【观点一】一点,除了要加强就业指导,改变大学毕业生的择业观念外,还必须继续加强和完善相关的扶持政策并使之长效化。例如,对愿意去农村和参军入伍的毕业生,给予学费补偿;对到中西部地区去工作的,适当提高岗位津贴;对到中小企业工作的,妥善解决社会保险。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要进一步拓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渠道,鼓励一部分大学生走自主创业的道路。
【观点二】创业,不仅能解决本身就业,而且能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有倍增效应。大学生自主创业还有利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培养造就创新创业型人才。
破解大学生就业难,必须远近结合、标本兼治。从根本上来说,最终还是要靠经济增长和教育改革。
【观点三】只有经济增长了,才能给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只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了,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才能更加“适销对路”,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评论三:
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说,为了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农业部将和有关部门加大工作力度:一是完善就业信息服务,促进输出地与输入地的劳务对接,完善用工信息发布机制,所有职业介绍机构都免费向农民工开放。二是加强培训,包括“阳光工程”,提高培训标准,扩大培训规模。三是改善用工待遇,引导企业逐步提高农民工的工资水平,加快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改善农民工的生产条件。四是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加快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小城镇,特别是县城和中心镇的落户条件的政策,促进农民工在城镇落户,并享有当地城镇居民同等权利,同时要切实维护农民工土地承包权益。【政府作为】